HIR 美国和渥太华条约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10-09 23:47:28

近几十年来最成功的国际协定之一在战争中为消除这些武器迈出了重要步伐。1997年签署了《关于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地雷的公约》,即更为人所知的《渥太华条约》。该条约旨在彻底消除战争中的杀伤人员地雷,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目标。


正如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迈克尔·比里少将恰当地描述的那样,地雷是一种“阴险的威胁”,不成比例地杀害平民。近几十年来,近几十年来最成功的国际协定之一在战争中为消除这些武器迈出了重要步伐。1997年签署了《关于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地雷的公约》,即更为人所知的《渥太华条约》。该条约旨在彻底消除战争中的杀伤人员地雷,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目标。迄今为止,已有162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表明它们打算永远不发展、生产、使用、储存、转让或保留地雷。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尚未加入该条约。通过审查地雷的历史、反对地雷的运动以及制定《渥太华条约》的进程,可以充分理解该条约的成功和失败。此外,美国过去与《条约》的关系可以得到充分探讨,并有一条通往未来提升的道路。

地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枚地雷的发明者加布里埃尔·雷恩斯(Gabriel Rains)协助南方邦联在战场上部署——当时,地雷由一块带有黄铜的铁皮组成——覆盖的引信由附着在爆炸性引物上的物体的运动激活。尽管对它们的使用感到担忧,包括邦联将军詹姆斯·朗斯特里特(James Longstreet)的临时禁令,但在内战期间部署了数千枚地雷,导致联邦将军乔治·麦克莱伦(George McLellan)所描述的“谋杀和野蛮”伤亡人数不详。雷恩斯本人宣称“每一项新的战争发明都受到抨击和谴责,称其为野蛮......然而,尽管每一方都根据其在人类屠杀方面的效率,在各国的普遍同意下采取了自己的立场。他的话被证明是预言性的:地雷成为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在整个世界大战和之后使用的战争武器。除了在战时对平民造成毁灭性影响外,地雷在预定用途后仍可埋设数十年。例如,在20世纪末的冲突期间,阿富汗全国各地不分青红皂白地埋设了地雷,这些地雷继续造成数千人死亡,并成为发展的主要障碍。埃及列举了其境内约2300万枚地雷的数字,导致当地人将该国的一些沙漠称为“魔鬼花园”。到1990年代中期,地雷每年无谓地造成约26,000人死亡。

1990年代初,一场反对使用这些毁灭性武器的国际运动正式开始。1993年12月,在由国际残疾协会、国际医疗组织、人权观察、地雷咨询小组、美国退伍军人越南基金会和医生促进人权协会等非营利组织组成的禁止地雷的国际运动的推动下,联合国考虑暂停出口杀伤人员地雷。然而,经过三年关于这一主题的谈判而产生的最终修正的议定书没有达到完全禁止的程度。一些国家——包括比利时、加拿大、瑞士和法国——独立地销毁了其储存并停止出口地雷。1996年下半年,因缺乏国际进展而感到沮丧的国家在渥太华召开了题为“国际战略会议:争取在全球禁止杀伤人员地雷”的首脑会议。在确立了今后谈判的框架之后,97个国家签署了1997年的《布鲁塞尔宣言》,该宣言呼吁全面禁止生产、储存和转让地雷,销毁地雷储存,并给予国际援助,从冲突地区清除地雷。该宣言成为1997年12月在加拿大正式签署的《渥太华条约》的基础。

该条约已基本成功实施,但缺乏一些执行领域。首先,编纂了一项绝对禁止地雷的法令,使地雷的使用蒙受耻辱,并促成了反对在战争中部署地雷的新的国际准则。更具体地说,该条约直接导致87个国家的地雷储存被消除。自1997年以来,已销毁了4000多万枚地雷,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此外,《条约》还为地雷受害者及其家属的赔偿和康复建立了有意义的机制,包括大幅增加对向受影响人口提供医疗、社会和经济支助的组织的资金。然而,一些国家正在积极试图退出该条约,例如芬兰:芬兰国防部长尤西·尼尼斯托(Jussi Niinisto)称《渥太华条约》是“和平时期傻瓜的错误”,并敦促芬兰为了抵御俄罗斯而退出该条约。更糟糕的是,一些国家公开蔑视该条约的禁令。最近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缅甸。缅甸军方在罗兴亚村庄及其与孟加拉国接壤的边境埋设地雷,直接阻碍了罗兴亚穆斯林从避难所返回。无情的国际压力是迫使不遵守条约的国家加入《渥太华条约》并停止使用地雷的最佳手段和解决方案。三十二个国家不是《渥太华条约》的缔约国。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在战争中公开使用地雷。虽然该条约在签署国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要朝着世界上彻底消除地雷的方向迈进,就需要不遵约国的崛起。

自1997年以来,已销毁了4000多万枚地雷,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

美国——以及伊朗、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和叙利亚等国——不是《渥太华条约》的缔约国。尽管美国支持该条约的发展进程,但它在1997年没有签署该条约。克林顿政府在五角大楼的压力下拒绝加入该条约,五角大楼担心朝鲜和韩国之间非军事区(DMZ)沿线地雷的战略重要性。美国与韩国一道,在非军事区部署了数千枚地雷,以威慑朝鲜的入侵。克林顿总统领导下的国务院官员罗伯特·比克罗夫特(Robert Beecroft)表示,如果不是朝鲜问题,美国本来会签署该条约。直到2014年,奥巴马政府宣布将以除朝鲜半岛以外的任何方式加入《渥太华条约》,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奥巴马总统当时宣布,“我们将开始销毁防御韩国不需要的库存。我们将继续努力寻找方法,使我们能够最终完全遵守并加入《渥太华公约》。美国承诺销毁其储存的近1000万枚地雷,不再生产,并完全限制其在战争中的使用。地雷禁令的倡导者对这一举动表示赞赏,但质疑要求韩国例外的逻辑。人权观察军备部主任史蒂文·古斯(Steven Goose)表示,“今天禁令的地理例外并不比条约谈判时更能被接受。

最近在朝鲜的外交努力带来的新机遇可能是美国全面加入《渥太华条约》的开始。朝鲜半岛外交紧张局势最近解冻,包括2018年韩国总统文在寅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之间的峰会;韩国和朝鲜都同意开始拆除非军事区的地雷。工程师们在峰会后几天内就开始从该地区清除地雷,其既定目标是完全清除地雷。如果这一政策在朝鲜和韩国之间取得成功,并且地雷从非军事区中消除,那么美国就没有理由不完全签署《渥太华条约》。

最近在朝鲜的外交努力带来的新机遇可能是美国全面加入《渥太华条约》的开始。

《渥太华条约》是复杂、丑陋的地雷历史以及随后的20世纪后期消除地雷运动的结果。这是一项进展中的成功:尽管它无疑挽救了生命,使世界更加安全,但地雷仍在世界上一些国家使用。美国迄今未能加入该条约,这主要是由于朝鲜半岛的异常值以及非军事区内必须使用地雷作为威慑。然而,在排除这些地雷方面的新发展可能最终意味着美国可以全力、无条件地支持全球地雷禁令。


哈佛国际评论学术写作挑战赛 英文学术文章写作 模块 写作
声明:本文发布在【达文学术英语】,转载此文请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文章来源【达文学术英语】及本页链接。文章链接:https://www.dawen.ink/news/view/1792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