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写作逻辑倒装:Anecdotal Evidence
前面几篇学术写作逻辑倒装文章,我们通过一个爱情故事,具体分析了8类逻辑谬误,实际上,人们可能会犯的逻辑谬误,远不止这几个。
前面几篇学术写作逻辑倒装文章,我们通过一个爱情故事,具体分析了8类逻辑谬误,分别是:
4. Contradictory Premises(矛盾前提)
7. Hypothesis Contrary to Fact(虚假假设)
实际上,人们可能会犯的逻辑谬误,远不止这几个。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Love is a fallacy中未提到的其他逻辑问题。
今天的主题是Anecdotal Evidence。
-
anecdote:
划重点:individual、not reliable
anecdote一般译为“轶事”、“趣闻”。通俗点说就是“八卦”。
-
evidence:用来支持自己立场的证据。
-
Anecdotal Evidence,顾名思义,就是把个人传言当可靠证据,引用自己身边或听闻到的故事、案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举个例子: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经推导科学数据得出的结论。
这位说话者的爷爷吸了很多年烟但仍然很长寿——这是他身边的个例。
显然,90岁高龄的爷爷这一个个例(anecdotal evidence)无法推翻吸烟有害健康这一基于科学事实(scientific evidence)的结论。
因此这个人的“smoking is not harful to people”的结论站不住脚。
和其他逻辑谬误一样,有时人们是无意间陷入了这样的逻辑漏洞。
有时候,人们是故意利用之。
比如广告营销。
我们经常一些关于食品、保健品等的产品,都是模特说自己使用了产品后很有效果,仅凭少数几个生动的示例,来说服观众下单。
由于选取的个例通常较为生动,画面感强,“细节拉满”,对受众有很强的误导性,因此这个逻辑谬误也被叫做Misleading Vividness。
因为选择这些个例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立场,所以案例的选择很有针对性。就好像是选樱桃时,会精挑细选一样,只选取自己想要的那部分。所以,这个逻辑谬误还有一个名字——Cherry Picking。
本来,轶事、趣闻这样的例子往往生动、形象,能让受众更直观的体会。运用得恰到好处能够让人更深刻地理解。
但这并不是说凡例子就能证明立场。
严谨正确的结论离不开科学的证据支持。个例还是不能取代scientific evidence的。
看过Hasty Generalization(草率归纳)的同学,可能会有个疑问:Anecdotal Evidence和Hasty Generalization似乎是一回事儿?都是从个例推结论?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Hasty Generaltion:
再来回顾一下Anecdotal Evidence:
由此可得:Hasty Generalization和Anecdotal Evidence虽然都是关于个例的逻辑问题,但
-
Hasty Generalization是由个体去推演出关于整体的结论,因为样本问题,推演非常草率,故定性为Hasty。
-
Anecdotal Evidence是心中已经有一个结论,结论是已知的,通过引用个例来佐证这个结论。